1、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提高抗灾能力。
3、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
5、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6、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7、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积极投入水利改革发展大潮。
8、加快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9、大幅增加各级财政专项水利资金额度,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10、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11、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12、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13、努力奋斗5~10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14、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强化依法治水管水。
15、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16、努力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17、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
18、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9、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20、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
21、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22、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23、国家实行防汛抗旱督察制度。
24、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25、加强洞庭湖综合治理,突出蓄滞洪区建设,提高调蓄洪能力。
26、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
27、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高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
28、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29、国家将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鼓励农民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兴修农田水利。
30、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31、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
3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3、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
34、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35、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36、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
37、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
38、认清水利形势,增强水患意识,坚持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
39、国家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40、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
41、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42、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43、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44、全社会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
45、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46、国家鼓励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47、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48、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